【黑幼龍專欄】想改變,有「用」才「有用」?
記得我的第一班卡內基訓練課程,是在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六日開始的。你看,至今還能清楚記得這個日子,一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,才會永遠難忘。當時有三十五人參加。雖然我的心情有點緊張,但別無選擇,必須按照卡內基訓練的模式來教。那就是:講師少說教,只激勵同學的正向意願,用卡內基訓練的特殊方法肯定學員。
結果呢?參加的同學們不但能接受,而且有效、有趣,甚至第二、三班立即都報名額滿了(每班約四十人)。接著這幾班的同學都是由正在受訓中的第一班同學口碑相傳而來;因為每一期要上課十四個星期,每星期一次(通常是在晚上)。
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?
講師上課不講課,學員怎麼學?
教了三十多年後,我好像悟出了一些心得。
我們都聽說過這句話: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。」甚至有人說,人是不會改變的,除非他自己要變。
這樣說吧,「聽過」很多次有關自信的演講,「看過」很多本有關自信的書,就會「變得」更有自信?更關心別人?多半不會!
有一次我在北京,與一位暢銷作家同時接受訪問。她有一本關於教養的書賣了八百萬本;但願買書的八百萬讀者們,都能在為人父母的態度、行為上有所改變。但我想可能性不大。要想蛻變成為另一個樣子的人,機會就更渺茫了。
最近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廣告,談的是「孩子十五歲前必讀的十本書」。這些書的封面都設計得很優雅,書名都與自信有關。你真覺得,孩子看了這些關於自信的書後,就會變得更有自信?
很難!
但我並不反對閱讀,更覺得聽演講很有意思。但那只是一個開始,一個啟發。
有一年,在我班上有位從事金融業工作的女士。課程才上到一半,她就覺得很開心,在管理工作方面也有具體的改變,於是興奮地鼓勵先生參加下一班。她先生的回答是,「買幾本這類的書來看看就可以了。」她立即回答說:「你看了游泳的書就會游泳嗎?」真是一語中的。
還有一次,班上某位同學是全球前一百強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。請注意,是前五百強企業中的前一百名。當訓練一開始自我介紹的時候,她表示,自己是美國常春藤名校畢業的MBA,這些領導溝通方面的相關課程都學過了。她也不知道,公司為什麼要指派她來參加卡內基訓練。
課程進行到中間階段,有次輪到她上台報告時,她感性的對其他人分享,最近她與前夫恢復聯絡了。到了「畢業講」(最後一次上課的分享,可邀請來賓參加),她不但請前夫來觀禮,還向全班同學介紹他,甚至告訴大家,他們正準備重歸於好。你可以想像,當時全班同學的掌聲如雷!
她的故事實凸顯了卡內基訓練的特質:它不是在傳達知識。這位女士的專業知識已經很豐富了。而是要同學「用」出來!
再微小的改變,也值得被讚美
卡內基是一個平台。它營造出一種正向的氛圍,激勵同學想要改變。每有改變,無論是多麼微小,講師都受過特殊訓練,立即給予真誠讚美,全班同學也會表達熱烈支持,結果讓他想要更進一步改變自己。同時課堂上的同學們多半也受到感染,相互激盪。
這樣的訓練方式就一定會成功嗎?但願會。其實,還需要好多方面的配合才行。
好比說,有位父親在教室向全班同學宣布,下星期要多多讚美他兒子。但是,回家後可能還是不好意思。這時候,卡內基訓練的另個一特色就會派上用場了。每星期他都會接到一位「學長」(後文會詳述)的電話問候,問你這週讚美了你的孩子嗎?學長會鼓勵他,並且分享自己的經驗,為他打氣。結果,這位父親終於做到了。下次上課時,學長要先帶頭示範,上台分享上週履行承諾的經過。然後換這位學員與其他的同學,輪流上台分享他實作的經驗。
這樣周而復始,一次又一次,蛻變的「奇蹟」會逐漸發生。有些人在幾年後,覺得又需要充電了,於是回來當「畢業學長」。有些人會熱心推薦親朋好友來參加。有些人又來參加第二種、第三種課程。
投入青少年班,「早點開始」的契機
沒想到,卡內基訓練在台灣持續「轟轟烈烈」的發展下去,我們很快就擴展至全台各地,還包括金門高粱酒公司。而且每年出國參加全球卡內基大會,屢屢得獎,同事們都開心的與董事長卡內基夫人一起合照,看到他們的欣喜之情,我也感到很欣慰,覺得日子大概就這樣過下去了。
直到有一天下班時,我在走廊上遇到一位女士。與她的幾分鐘談話,引發了另一波「海嘯」:青少年卡內基訓練。至今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幕。
當時,這位女士站在教室外的走廊看布告欄上的資料。我經過她身旁時問了一句,「您對卡內基訓練有興趣嗎?」她沒有直接回答,但反問我一個問題:「你們為什麼不為青少年辦這樣的訓練呢?我們已經太晚了。」
我當然立即告知,一點也不晚,還說明了一些畢業同學的進步狀況。這位女士既沒同意,也沒反駁。然後,就離去了。
雖然只是短暫交談,但卻激盪出了一團創意火花。這些火花點燃了一個巨大的火炬,引領好多青少年活出自己的璀燦人生。那是一個新里程碑的開始。
本文經讀書共和國授權節錄自發光體出版<活用卡內基訓練,帶出快樂成功的孩子>
2023-06-20
分享本網頁網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