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內基好文

黑幼龍的「慢教養」:孩子一生最需要的助力是性格,不是考試成績

...

慢養是要幫助父母了解,決定孩子一生的是性格(不是考試成績)。因為在學校學到的東西,當他們畢業時就已經落伍了。(本文摘自《不管孩子,比管孩子還難》一書,作者為黑幼龍,以下為摘文。)

 

一年365天,我們常常會做的一件事、一件很重要的事,就是關心我們的家人,特別是我們的孩子。

全世界各地的父母都會照料自己的孩子,但我想你一定同意,華人的父母與子女之間,有一種說不清楚,卻一定感覺得出來的特別親情。

我們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,有多少就給多少,付出多少,一點都不保留。你是這樣,我也一樣。

但實際的關心情況是怎麼樣的呢?

 

青少年得憂鬱症增加近50%

有一位心理學家葛瑞(Peter Gray)說,現今的孩童比「大蕭條」時期的孩童還要鬱悶,比在冷戰時期更焦慮。

最近一項針對14到17歲青少年的調查顯示,2009年到2017年期間,憂鬱症患者增加了60%。12至14歲的孩子得憂鬱症增加了47%。前一陣子聽說台灣某大學一週內,就有5位同學自殺。

憂鬱症藥物的銷售量比十年前增加了400%。怎麼會這樣?怎麼辦?

對今天的孩子而言,放假和上學已經沒有多大不同了,在大陸暑假只有一、兩週,有的從小學就開始住校、有好多作業要寫,有的還要去補習,甚至幼兒園已經要讀小學一年級、二年級的功課了。

現今親子互動的機會越來越少。其實孩子在飯桌上需要慢慢的吃飯,需要多一些眼神的接觸,多一些交談。孩子甚至偶爾需要一些單獨的時間,自由的時間,一個人什麼都不做。

爸媽也要學習不要過早介入孩子的問題,給他們多一點時間,練習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。

 

慢養是什麼?

慢養是:不要太緊張,不要太急。

記得我的二兒子黑立國跟他的小孩說過,我不太關心你們5歲、15歲時的狀況。

我關心的是你們25歲、35歲時的狀況。

這就是慢養。其實,25歲是進入社會,開始工作的年紀。35歲是成家立業的年紀。他們在這年紀的成功,難道不比小學、中學時的學業、成績重要?

 

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生最寶貴的資產

我們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幼兒園、小學的時候,就急著要他們念書、補習、做功課,好能考進名校。

慢養是要幫助父母了解,決定孩子一生的是性格(不是考試成績)。因為在學校學到的東西,當他們畢業時就已經落伍了。因為將來的工作有些現在都還不存在。現在逼他們念書,讓他們討厭上學,產生厭讀症,將來畢業後,就算從最好的大學畢業,從此不再繼續學習了,這才是最悲哀的事。

幫助孩子更有自信,態度積極正向,才是他一生最需要的助力,尤其是讓他們充滿熱忱,個性開朗,樂在溝通,常常面帶笑容,更是重要。

慢養就是要幫助孩子體驗: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生最寶貴的資產。他們將來在工作方面的成功,多半取決於與他人合作得有多好。現代的年輕人常一個人打電腦、上網,成長過程中欠缺與他人互動的機會,尤其是家中只有一個孩子,更需要多一些用心,多一點練習。

 

陪伴,養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

慢養是要討論如何培養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。青少年必須學會善用時間,保持終生學習的進取心,並能拒絕誘惑,排除菸、酒,向損友說「不」。父母應該很清楚,靠管教或責罵,一定辦不到。

慢養並不難,我的四個孩子與我們兩老雖然也曾遭遇困難,碰過挫折,但都走過來了。你們也一定能做到。這星期選一天陪孩子一起吃飯,要吃多久就吃多久。聽他說話,不要叫他去做功課,或催洗澡。

這一週選一天開始和孩子共同完成一幅拼圖,或做一個大太空艙模型,只要做15分鐘即可,剩下的下一週再做,可能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完成。

本週與孩子下幾次象棋或五子棋,看幾次動漫,到球場打籃球,甚至全家人一起打「兩」圈麻將。週末全家人到郊外走走,最好去人少的地方。

特別是,跟孩子擁抱一下,不要很快鬆手。

 

『青少年養成 #與人合作、#正向溝通、#情緒』 瞭解更多

2022-03-25

   

熱愛學習的您,也會對以下課程感興趣

課程體驗會

卡內基職人課程說明會

當我們經歷蛻變時,我們會放棄舊的習慣,建立新的習慣,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
瞭解更多
高階主管研討會

企業訓練說明會

專為企業決策和人資主管設計的活動,由資深講師帶領,探討經營和領導管理議題,與會來賓可以互相交流,發現更多創新和變革的機會

瞭解更多
青少年課程說明會

青少年課程說明會

建立青少自信負責的未來

青少年需要#自信#負責的態度 #與人合作、#正向溝通、#情緒調適耐挫抗壓

瞭解更多

免費資源

超越技術:在AI時代為成功做好準備-電子書

想幫助企業成功數位轉型?除了技術,企業文化和領導人的態度更是關鍵。

企業訓練研討會

專為企業決策和人資主管設計的活動,由資深講師帶領,探討經營和領導管理議題,與會來賓可以互相交流,發現更多創新和變革的機會

慢養文章

協助爸媽如何慢慢等待孩子、相信孩子,讓孩子慢慢開心長大。